欢迎访问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院要闻   >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学院)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东北片区课程建设联盟暨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 2025-10-21  点击次数:


2025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东北片区课程建设联盟暨虚拟教研室七次第八次集体备课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在开发区校区厚德楼602多功能厅成功举办。会议分别邀请浙江大学沈桂萍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大龙研究员进行课程建设专题辅导。两场备课会由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学院)副院长王艳副教授主持。



    15日,沈桂萍研究员作《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建议》讲座。她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承担着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双重核心任务。在思政教育层面,其根本目标是服务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五个认同”意识。在学科教育层面,课程旨在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自主知识体系,明确“中华民族”是涵盖大陆各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民族实体,系统阐释“中华民族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核心知识,尤其强调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还围绕“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交往交流交融”的主流和趋势、“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集大成”等内容展开研讨,提出需结合标志性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讲好边疆故事、地方故事,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认同与责任使命。



16日,李大龙研究员作题为《如何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讲座。他围绕“国家”的视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及其属性、从“天下国家”到“主权国家”的视域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从传统“五方之民”“华夷一体”视域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天下”的视域确立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史观四个维度强调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是同步共生、互为因果的关系正确认识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问题,也是基础问题。同时指出,在历代王朝史观和近代传入的“民族”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建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面临着众多困难,而能否超越以往传统观念则成为其中的关键。



《概论》东北片区课程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教师代表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全体教师、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分别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备课会院《概论》课程的高质量推进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下一步,学院将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精准把握教材科学体系,着力将《概论》课程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社会影响力的“金课”。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