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5-23  编辑:zwj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田春) 5月14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业务部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京举行。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丹珠昂奔、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广泛共识。

与会专家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这一重要论断,与中国共产党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初心使命相互贯通,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互贯通,要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整体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涵。

与会专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实体,是在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实体,是在近代以来救亡图存中出现的;作为一个自强自信的牢固共同体,则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巩固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历史进程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与会专家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觉醒、战略抉择、必由之路。要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发展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以“三交”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以法治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俱进对民族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和调整完善,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以斗争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坚决反对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以体制机制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健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制机制,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朱小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作主旨发言。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司长马国华主持开幕式,中央统战部二局一级巡视员路晓峰在闭幕式作总结讲话。在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与理论、历史的逻辑、实践与经验、繁荣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等主题进行了讨论。

来自国家相关部委、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地方民族工作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130多人参加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丹珠昂奔作主题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朱小杰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与会学者合影。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